為什么說非標自動化是未來的趨勢?
張愛玲所說,人活到一把年紀了總有自己的一些感悟,只是有些人記下了,有些人忽略了也就忘卻了。總是不想做那個忘卻自己感悟的人,所以想寫點東西。在自動化行業滾打了有些年頭了,就寫寫個人對于自動化的理解和一些展望,用以拋磚引玉: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些關于機器人的文章,似乎國內外普遍對中國未來幾年的機器人市場尤為看好,這點也是本人一直認同的,但與其說是對未來中國機器人市場的看好,不如說是對中國自動化市場的看好。想想人類未來的主流,一定是信息化和“互聯化“,無疑,互聯網給我們未來鋪開了大方向,制造業如何走信息化?我認為首先是自動化,當制造業慢慢自動化信息化的時候,也正是所謂的互聯網從商品的“傳遞價值”到“創造價值”的真正轉變,那時候人類才可以真正文明,從低端的勞動者轉變為智能者。
可是,談到自動化,很多“專家”就大談機器人,機器人成為了自動化的代表產品原因在于他的優勢
其一、量產成熟的產品。
從非標到標準,機器人到了今天成熟的地步,非標標準化是永遠的趨勢,非標標準化了之后才能真正產生產品,形成了產品的東西才能被社會廣泛接受。因為它性能穩定了并且易于推廣復制,生產不再復雜,開發周期短。而機器人正是這樣一種成熟了的產品。正是基于這樣的前提,讓它擁有了精度高且穩定等優點。
其二、占地空間小。
廣泛的六軸機器人概念可知,機器人占一個小屁股在很大的范圍內做搬運、組裝等自動化作業。因為如此,國內這兩年的各式機器人如雨后春筍,從14年和13年兩年的深圳自動化展上展出的機器人數量和廠家可以對比出這一年誕生了多少機器人公司。但國內的機器人目前多停留在抄襲階段,而且不排除很多打著機器人科技公司騙取國家補貼的,在創新性、精度穩定性等各方便對比國外ABB、FANUC等知名品牌都相去甚遠,有些機器人只能算量產化了的搬運機構,如此而已。
個人的見解為:
第一,機器人不是自動化的全部,尤其在中國近幾年的自動化發展中,很多重復勞動的替代就算用上機器人,也只是用他的開發周期短這個特點,但成本高是他在自動化中推廣的瓶頸;
第二,機器人的概念我個人認為要糾正一下。國際上什么智能的,具備思維的才算機器人,這樣的概念我們不談。我所謂的機器人就是標準化了的具有多個自由度,能在自動化領域中完成一種通俗作業的具備成熟自我控制系統的機構。什么是通俗設備?比如說,自動化作業無非就是把物料搬來搬去,然后完成加工、裝配、檢測等,所有的自動化有沒有沒有物料搬運、轉移的?似乎都有,對吧,那如果有種機構能完成這種工作,并且開發成熟了他就能廣泛運用在大部分自動化領域,當成產品賣,我認為就可以看成是一種機器人。如果純搬運機器人來說,我認為目前市場看到的一些采用凸輪組來完成整套搬運動作的設計如果開發成標準設備,也不失為好的機器人。他的優勢在于成本低、速度快,我認為在近幾年有很大的潛在市場;
第三、機器人作為一種成熟設備,目前用于自動化中的物料搬運、轉移、加工(如焊接)、檢測(帶著檢測裝置運動,實際上還是載體)。似乎在物料排序方面運用不夠,少部分借助CCD可實現物料排序,但速度不快,對物料要求嚴格。而大家知道,物料排序可算是自動化的關鍵點也是難點。很多自動化無法實現或者無法全部實現都困在物料排序上,自動物料排序設備也是千奇百怪,沒有一個標準,振動盤、彈夾、料盤、卷料等等,根據不同的物料需要開發不同的整列排序設備,開發周期長、可靠性差,振動盤做了這么多年,仍然存在經常卡料等缺陷,能很好排序的物料也是寥寥無幾。所以我認為,物料排序設備是自動化未來需重點攻克的方向,誰主導了這塊,誰就走到了自動化的前端,拿料盤送料機構來說,我看過的版本不少于幾十種,不成熟,不標準,不夠經濟,不好。如果能標準化,不同的料盤尺寸更換部件即可,我認為它就成為了新的機器人。不同于前面所說的搬運機器人,這種排序機器人是為搬運機器人服務的。可以說:排序機器人+搬運機器人+周邊治具=自動化系統。更大膽一步,如果有人可以研究出像SMT一樣,通過CCD和高速搬運機構來實現所有形狀物料的“萬能排序機”(理論上是可行的),那就是一臺超級機器人,自動化領域就無敵了。
第四,個人認為,人類的未來一定會跨越地理,互聯網是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制造業一定需要配合網上的“云設計”實現信息化制造并體現為線下的自動化制造,中國巨大的信息化自動化制造系統的開發需要“網絡化”!而非標自動化也恰恰適合網絡化,原因有多點:其一,非標的開發有風險,開發商和客戶誰都不肯承擔風險,扯皮的事常有發生,網絡第三方平臺會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有利于技術研發和非標開發;其二,非標自動化領域各種設計千奇百怪,通過互聯網可以實現信息共享,更好、更快的尋找成熟的解決方案,而且“云設計”也為非標的設計開發提供了良好的頭腦風暴環境,是非標自動化開發不可求的好平臺;其三、各種非標設計通過網絡信息化后,更易于快速實現標準化,從而使得非標到標準化產品的轉變周期縮短,快速形成業界成熟的做法,從而誕生很多新的所謂的“產品”。基于以上,個人認為開發一個類似阿里巴巴一樣卻區別于阿里巴巴的非標自動化設計B2B平臺很有前途。